tradingbrokers
.jpg)
雪上加霜的状况在于,在 美债收益率 上行的同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抬头压力已经迫使 巴西和俄罗斯等国的央行提前进入 加息紧缩周期,这更令市场担心其 股市的 前景处境。
上周,土耳其央行突然加息至19% 高位,引发该国总统埃尔多安怒炒央行行长之举,更是凸显了 新兴市场在当前环境下无比脆弱的状况。
之前,自2020年3月美联储迫于疫情压力重启“零利率”和无限量购债宽松措施以来,全球新兴市场 资产便都录得持续跳涨,因过剩的流动性一度将美债收益率压至极低水平,从而令新兴市场资产成为香饽饽。
但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前景发生的深刻变化却令新兴市场资产魅力不再,除了股市之外,新兴市场本币债券市场也面临 开年以来连续第三个月下行的前景,为自2018年以来首见。
雇主正 增加雇员来 满足需求的 复苏。
由于 美国大部分地区的 新冠疫苗接种率增加、社交活动增多以及商业限制减少, 5月是经济重新开放进程的一个转折点。
此次 就业人口增加后,美国 劳动力市场仍比疫情 前水平减少760万个就业岗位。
劳动力市场的更广泛改善需要服务行业(例如休闲和酒店业)更快地实现可观的就业增长,这些行业因新冠危机而遭受了更长时间的破坏。
该数据可能会平息白宫对于劳动力市场复苏停滞不前以及额外 失业救济金等政策让大量劳动力不愿外出干活的担忧。
与此同时,各行业进展 不平衡表明挑战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由于育儿责任、失业救济金增加、技能不匹配和供应短缺阻碍了招聘工作,就业复苏之路可能仍然崎岖不平。
【 上周五隔夜 逆回购升至 历史次高】上周五美联储隔夜逆回购 工具的使用量攀升,仅略低于上周 创下的历史 新高。
42家参与方的使用规模为4833亿美元,超过周四的4791亿美元,接近5月27日创下的历史新高4853亿美元。
PraveenKorapaty牵头的 高盛 策略师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如果不对杠杆率规则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银行业将继续通过将资金导向货币市场基金来限制存款流入,渠道可能是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工具。
财政部一般账户的减少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增长一对一进入逆回购市场, 意味着余额可能接近1. 2万亿至1.3万亿美元。
不过高盛策略师采纳了更为保守的看法,假设三分之二通过逆回购,意味着交易量在1万亿美元左右见顶,准备金余额到年底将达到约4.2万亿美元。
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完全不提供收益,但由于美元融资市场流动性泛滥,对逆回购的需求与日俱增。
总而言之,人民币 升值不是货币当局有意为之,升值是一系列因素的结果。
第一, 人民币升值是美元贬值的结果。
5月以来 美元指数(90.0337,-0.0256,-0.03%)进一步 走弱,5月末跌至89.8467,较4月贬值1.6%,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5月升值1.7%,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1.5%。
811汇改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63.1%。
2020年至今的相关系数提升至90%。
这说明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二,人民币升值是 中国经济和政策周期领先于美国在汇率层面的体现。
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最先遭受冲击,也最先从疫情冲击中恢复,中国经济同比增速的高点出现在今年1季度,环比增速高点出现在去年4季度。
中国货币政策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并没有无节制的总量宽松,更多地采用了结构性政策精准施策。
去年4季度,中国社融增速触顶,今年3月以来社融增速加速回落。
美国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货币政策再次进入非常规状态,且放松力度史无前例,再配合多轮的财政刺激。
美元指数走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三,4月以来中国证券投资项目资金大规模流入是人民币5月爆发升值动力的重要因素。
陆股通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为2082.76亿元,其中4、5月净买入规模合计1083.74亿元,占比规模超过50%。
境外机构4、5两月合计增持国债775.48亿元,而3月减持国债165.14亿元。
并且,今年前5月货物贸易顺差达到过去5年同期最高水平,前4月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达到数据公布以来的最高点。
国际收支形势对人民币近期升值有强势助推作用。
第四,美元进入新一轮 信用 扩张周期决定了长期内美元弱与人民币强的格局。
历史数据显示,美元信用周期与美元指数走势息息相关。
信用周期领先于美元指数,扩张指向美元走弱,收缩指向美元走强。
目前BIS的数据显示,国际 信贷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反弹至44.4%,已经从2013年美联储QEtaper以来的低点回升4.5个百分点。
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国际信贷的币种以美元为主。
全球信用扩张意味着美元信用派生会形成更大规模的美元供给,超越欧元(1.2179,0.0006,0.05%)、日本等美元指数的篮子货币。
这样在信用扩张周期内,美元指数走弱也是应有之义。